「國旗」中有「黨旗」?中華民國黨國不分?網友考證:胡說八道

作者:藝苑芬芳

有的人見了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會奇怪「左上角的青天白日不是國民黨的黨旗嗎?這不明明就是黨國不分的專製流毒嗎?」其實,國旗上青天白日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指國民黨更高一等,而是表彰自由平等的建國精神。可為什麽會用黨旗的圖樣來表現呢?我認為應該主要從歐美與中國近代的共和革命曆史角度來理解:國民黨的命運同中華民國的命運,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從現實來看也是如此,因為大陸的中共與台灣的民進黨,都不樂意讓中華民國延續下去,就不論共產黨與台獨派暗中勾結的那段曆史了。

直到今日,大選之時,民進黨舉著綠色旗,而國民黨經常舉著國旗。

韓粉擠爆凱道力挺韓國瑜選總統| 政治| 中央社CNA
對國旗的守護,也是對國家的守護。

隻要我們簡單地回顧清末革命的曆史,就能明白同盟會是起義的中流,是催生中華民國的砥柱。

在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簽訂了極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同年11月24日,孫中山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其綱領有「平均地權,建立民國」一句,是首個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團體;換句話說,「中華民國」就是孫中山及其革命誌士們的奮鬥理想,並大無畏地獻身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值得一提的還有:11月24日也被定為國民黨的「建黨節」。

隨後,興中會在1895年就組織了乙未廣州起義,結果陸皓東等人被捕處刑,孫中山本人亦被清廷通緝。1900年,興中會複舉庚子惠州之役,孫中山親自籌款、發令。繼之興中會的是中國同盟會,組織、進行了為數最多的反清起義及活動,譬如著名的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等等,成為清末眾多革命黨中的主幹力量,也是起義最早、次數最多、犧牲最大的團體。經過逐年聯絡會黨、策反新軍的工作,革命力量得以漸漸積累,直到1911年爆發武昌起義,給清廷下了一道催命符,清朝268年的統治最後也「稍縱即逝」了。

現在有的人認為「同盟會沒有領導武昌起義」,依此否定同盟會在反清起義中的作用,這是斷然錯誤的。因為如果在武昌起義之前,沒有同盟會的眾多起義,去擴大革命影響、打擊清朝維穩,沒有各地的同盟會支部聯絡策反新軍的工作,那麽武昌起義盡管擁有較好的形勢,也很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革命基礎,致使起義最終淪為失敗。由此可見,同盟會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創造了重要條件。這些都需要曆史地看待,聯係起來考察,不能過分地揚此抑彼。

明白了以上國民黨的曆史背景後,我們再結合青天白日旗的內涵,同時聯係歐洲近代民主革命,理解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相生相伴的關係。

青天白日旗最早由陸皓東繪製,是清末興中會的起義旗幟,作為反清的革命軍軍旗,先後在乙未廣州起義、庚子惠州起義使用過。同盟會成立後討論未來國旗之形式時,孫中山為紀念興中會革命先烈,為青天白日旗力爭,又構想加上紅色,涵蓋自由、平等、博愛三種意義。1907年的潮州、黃崗、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等起義,以及1908年欽州馬篤山、雲南河口起義,和1901年到1911年4月廣州諸役中,同盟會均打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了解歐洲曆史的人不會不知道,很多歐洲國家現在的國旗,在當年的民主革命時期,是革命軍的軍旗。

比如法國現在的「藍、白、紅」色的國旗,就濫觴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占領巴士底監獄當天就已升起,也是法國各城市國民自衛軍的旗幟。1794年2月15日,這面旗幟被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波旁王朝複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但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使用至今。

Eugène Delacroix - Le 28 Juillet.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jpg
《自由引导人民》

再如德國「黑、紅、金」色的國旗,最早在德國1848年革命期間被革命份子正式使用,掌控政權的自由派成立「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宣布三色旗為德國國旗。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黑、紅、金」三色旗就是魏瑪共和國國旗,這個短暫的共和國是德國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嚐試,於德國十一月革命後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納粹黨在1933年上台執政而結束。納粹黨人希特勒上台執政後,於1935年9月15日頒布《帝國國旗法》,三色旗被棄用,「卐字旗」成為了國旗。德國戰敗後被分治,直到東德西德統一前,「國旗」有多種設計樣式,此不贅述。1990年10月3日,東德與西德統一,「黑、紅、金」三色旗再次成為德國國旗。

1848年3月19日,柏林群眾歡呼德意誌革命。

眾所周知的美國星條旗,也是從北美洲13個殖民地獨立時的「十三星條旗」演變而來,1774年6月14日由大陸會議正式提出作為國旗。之後美國每有一個新洲產生,國旗上即添加一科白星,目前已修改26次,共有51顆星。

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 by Emanuel Leutze, MMA-NYC, 1851.jpg
《華盛頓橫渡特拉華河》

所以按照歐洲,甚至美國的習慣,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是完全正當的。

由於南方的革命黨邀請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從武昌起義到1911年底根本對革命黨的邀請不予理睬,袁世凱認為小小的革命黨不可能成勢,不肯加入革命黨。就在革命黨對袁世凱絕望的時候,臨時參議院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的位置不是從袁世凱那裏搶來的,而是袁世凱看不起革命黨,不願意就任臨時大總統,才給孫中山留了機會。1912年元旦之後,當袁世凱看到革命黨實力越來越大的時候,1913年1月3日開始投機的逼迫清廷退位,而自己聲稱要加入新政府。

我不禁要問那些為袁世凱吹捧的北洋粉,如果袁世凱願意支持共和,為什麽革命黨從10月10日就開始要求袁世凱加入,一直到1911年年底,袁世凱都不予理睬,而且還在武昌對革命黨進行瘋狂鎮壓,等到南方革命黨的實力增大看到新總統就任才跑過來加入呢?

很多人都認為武昌起義之後,全國各地就自然而然的獨立了,承認革命黨了。其實完全沒有這麽簡單,武昌起義的勝利,僅僅是武昌或者湖北的革命黨勝利,中國的面積那麽大,省份那麽多,怎麽可能都跟著獨力或者承認革命黨呢?就在武昌起義之後,同盟會的林述慶,陳其美,蔣介石,胡漢民,黃興,宋教仁等一大批革命誌士在浙江,江蘇,福建,廣東領導起義,這些同盟會在各地的領導的起義,一點也不比武昌起義規模小,可以說,武昌起義爆發後,同盟會在全國各地也在開始各種各樣的「武昌起義」。所以說,武昌起義雖然不是同盟會國民黨領導的,但是僅有一個武昌起義清廷也是不會垮台的,林述慶陳其美等人帶領起義軍包圍南京,與南京守軍進行了幾個晝夜的奮戰,犧牲巨大。蔣介石帶領浙江起義軍在杭州進攻浙江巡撫衙門,哪一場起義的艱苦和犧牲也不比武昌起義更少。

所以說,僅僅是武昌起義並不能導致清廷的滅亡,其後國民黨領導的各地的起義才導致清廷的徹底滅亡。國民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建立了中華民國,因此沒有任何人任何黨派比國民黨更加熱愛中華民國。國民黨等革命派別雖然發動起義推翻了清廷,但是也精疲力盡,無力在對付滿清各地的軍閥組織,這裏面就包括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北洋新軍建立於1905年,一直是鎮壓各地反清起義的主力軍。袁世凱的這支軍隊拿著洋槍洋炮從來沒有打過洋人一槍,專門用來鎮壓各地革命黨的起義。

革命黨派在起義成功後,資金用完,人力耗竭,在想一鼓作氣消滅北洋新軍已經是不可能,袁世凱一直對革命黨的邀請不予理睬,直到孫中山就任總統後才投機的加入。這讓革命黨已經看清楚袁世凱的投機目的,因此在政府從南京搬到北京之前,將總統製改為總理製,就是為了對袁世凱權利的限製。如果袁世凱在10月10日看到革命黨的邀請後立刻就加入革命黨,也不會有革命黨對他的不信任。

北洋軍閥可以掌握中華民國權力的原因就是由於革命黨在推翻滿清後,已經無力在繼續消滅滿清的軍閥,所以向他們妥協造成的。這些北洋軍閥都是前清的軍國大員,封疆大吏,因此從他們的骨子裏不可能具有革命黨那樣的共和理念,也無意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之所以要把他們稱謂軍閥,是因為他們的軍隊不是國家的軍隊,都是自己的私家軍,造成了北洋軍閥各派係的連年混戰,各派別割據一方,北洋粉鼓吹北洋時期的報紙自由,其實並非真的報紙自由,而且割據在各地的軍閥各自為政造成的。袁世凱在稱帝前一夜之間關閉了所有反對他的報紙報館。眼看革命誌士犧牲建立的國家被破壞,孫中山當然痛心疾首,所以發起護國運動,對抗袁世凱的中華帝國,發起護法運動,對抗段祺瑞的破壞憲法的行為。

1925年北京邀請孫中山談判,口頭上答應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結束混戰,但是孫中山到達北京後,沒有任何成果。孫中山在北京去世,臨終前也沒有看到中國的統一和富強。1927年蔣介石依照孫中山的遺願進行北伐,一路過關斬將,1928年底,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孫中山的統一中國的遺願才初步實現,蔣介石根據孫中山的遺誌要求中國的國旗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從此這面曾經見證了無數革命誌士反清犧牲的旗幟才在中國各地飄揚起來。

雖然我們沒有打江山坐江山的封建理念,但是同盟會國民黨在反清運動中犧牲最大,人才也最多,建立的新中國的政府理應國民黨有很大的參與權,但是無奈對軍閥的妥協,包括國民黨在內的各個革命黨派都被排斥在權力之外。直到1928年全國才又被推翻滿清的國民黨重新執政。

但是此時的情形和1912年已經大不一樣,北伐軍在北伐中幾乎收回了所有的租借,收回了從晚清就被外國霸占的海關權,已經和列強尤其是日本發生巨大矛盾。國民政府訓練軍隊居然要到德國去聘請。再加上各地就軍閥仍然想各自割據保存實力,才發生了中原大戰。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能在像1912年那樣搞議會製度了,孫中山看到國人尤其是這些前清軍國大員不可能立刻轉變思維建設共和體製,所以在痛定思痛後,規劃了軍政,訓政和憲政三個階段。北伐和中原大戰可視為軍政,黃金十年普及教育普及民主思想是訓政,國民政府原計劃在訓政後立刻憲政,但是發現日本人在蠢蠢欲動,還有江西的匪軍盤踞,成南北夾擊之勢。

國民政府秉承孫中山的遺誌從未放棄過對民主的探索,1936年5月5日,一面在長城一線對抗日軍,一面還要對付匪共的國民政府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這就是著名的「五五憲草」,五五憲草規定了中國領導人的選舉罷免製度,製定了國民大會選舉以及五權分立的民主體製。是1947年憲法以及當今台灣憲法的母本和基礎。

即使在戰火漫天的1940年代的重慶,國民政府依然在為日本投降後做了民主的準備工作。延安的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居然可以重慶發行,宣傳馬列主義。一直到1947年停刊,從未被國民政府查封過。

國民黨今天已經在台灣發展了60多年,面臨的局面一直都很尷尬,一方面要秉承孫中山的理念,發展民主體製,一方面又要孤獨的堅守著中華民國。如果在大陸,國民黨不會有這樣的尷尬。台灣綠營不承認中華民國,認為中華民國是大陸過來的流亡政府。如果國民黨不存在了,將無人堅守中華民國。大陸的匪共更不會承認中華民國。

我認為國民黨從1912年到現在一直都有一種擔憂的心理,害怕一天國民黨消亡而無人在堅守中華民國。國旗上的那面青天白日旗證明了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命運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她們不可分離。

四年前雖然國民黨勝選(編按:此文作於2016年),但是我知道總會有這一天的到來。黨派隻是一個組織而已,我們也許不必擔心,但是青天白日滿地紅還能飄揚多久?當初中國民國建立之時,和台灣沒有關係,當時台灣還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今日中華民國民主富強之日,卻與中國大陸沒有關係。

可憐的藍色
大陸回不去
臺灣待不住
無處可去
只好化作海水
在臺灣海峽飄蕩徘徊

這首詩我在四年前國民黨剛剛勝選之後寫的,很多人問我,國民黨不是勝選了嗎,其實我就想到會有這一天。國民黨的消亡,我們並不擔心,民主社會裏,人民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選擇,但是那面飄揚在反清起義戰場上的青天白日旗,那面曾經飄揚在抗日戰場上的青天白日旗,那面廢除了100多年不平等條約躋身強國之列與各強國共同創立聯合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還能飄揚多久?

很多人都在問,如果國民黨在大陸,中國會怎麽樣,其實如果了解1949年後國民黨在台灣是如何執政的就可以判斷出來大陸是個什麽樣,1950年國民政府剛剛到達台灣幾個月,就開始遵照孫中山的遺願在花蓮縣開展縣市級地方普選和各地方議會選舉,國民政府的土改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土改,沒有殺一個地主,任何國家在土改中,由於剝奪了地主的土地,都要發生或多或少的流血衝突,而唯獨台灣的土改,沒有一個人流血,政府花錢從地主手裏買來土地,讓地主變為企業家興辦企業,發展工商業,而且還創在了就業機會,而政府再把土地無償分給農民,這樣地主成了企業家,創造了就業機會,農民有了耕地,工業農業都安定,政府的稅收源源不斷。一舉多得。

推薦閱讀:《辛亥革命與青天白日滿地紅》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向上 ↑